黔东南服饰,为何惊艳了乌蒙山?
来源:贵州日报    发布日期:2025年11月27日

“在悬崖村老寨广场上,热闹非凡。银饰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当声,女子们身着鲜艳的服饰,载歌载舞,用最热烈的方式给衮月亮送行。”近期,聚焦贵州乌蒙山区乡村振兴的电视剧《乌蒙深处》在央视一套热播,不仅让苗绣这一“指尖上的芭蕾”走进大众视野,剧中主演的苗族服饰更引发全网热议。


“衮月亮的苗族服饰太惊艳了!”相关话题下,重达30斤的苗族盛装话题阅读量突破百万,而“主要在黔西、毕节取景,为何主角穿黔东南服饰”的疑问,也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创作故事推向台前。


4.jpg

初冬时节的化屋村


这部改编自欧阳黔森长篇小说《莫道君行早》的剧集,以乌蒙山区“悬崖村”的蜕变为主线,编织出两条动人的振兴之路:毛晓彤饰演的苗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衮月亮,立志将指尖技艺转化为富民产业;秦俊杰饰演的返乡青年麻青蒿,则带领“乌蒙三棵草”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。在三组人物的命运交织中,贵州乡村振兴的实践与非遗的传承相互映照,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。


“明明拍的是黔西、毕节的故事,女主服饰怎么是黔东南风格?”面对网友的疑问,该剧非遗顾问邰馨慧的回答揭开了背后的文化考量。这位来自黔东南台江县的苗族姑娘,既是贵州民族大学民间美术专业研究生,也是苗族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,她的母亲杨再美更是省级苗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。“我们台江苗族人口占比超98%,素有‘天下苗族第一县’之称,民族文化保存特别完整。”正是这份深厚的文化积淀,让母女俩与剧组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
5.png

杨再美在缝制“月亮”的苗族盛装


故事始于2025年初剧组的贵州采风之旅。剧集以黔西苗绣传承人杨文丽的故事为原型,为还原苗绣文化本真,急需一位专业的民族文化顾问。“杨文丽老师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我,说我的专业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身份完全对口。”邰馨慧回忆,当剧组得知她的母亲也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后,立刻发出了联合邀约。就这样,造型师刘宁与杨再美、邰馨慧母女组成核心团队,全程深度参与人物造型的策划、设计与落地。


6.png

邰馨慧在画剧中服饰所需的传统刺绣图线稿


“在和剧组反复沟通的过程中,我了解到该剧的核心诉求是展现贵州多民族融合的魅力,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地域。”邰馨慧道出了创作初衷。基于此,剧组创新性地提出“虚构村寨承载真实文化”的理念,将剧中“悬崖村”设定为多民族融合的载体。“贵州民族支系多但分散,单一村寨原型无法呈现这种文化多样性。”邰馨慧坦言,在经过反复考量,造型团队决心通过服饰融合,传递“民族团结共生”的核心思想。


为了让每一件服饰都经得起推敲,剧组采取“造型团队+非遗代表性传承人”的合作模式,在杨再美、邰馨慧的引领下,足迹遍布黔东南、毕节、黔西等多个区域。“我们挨家挨户找老传承人聊天,收集老服饰实物,把每一种针法、每一个纹样都记录下来。”邰馨慧说,这种沉浸式调研让剧组避开了对民族文化的表面化解读,真正触摸到了服饰背后的历史与智慧。


7.jpg

各场村秀拍摄现场


基于大量一手资料,团队确立了“视觉辨识度高、工艺代表性强、文化兼容性好”的筛选标准,最终将黔东南台江苗族的精致苗绣、毕节歪梳苗的古朴头饰、毕节彝族的鲜艳色彩等元素融为一体。“衮月亮的造型以台江方旎、方纠支系服饰为基础,保留了堆绣立领、百褶裙这些核心结构,再通过细节调整凸显人物特质。”邰馨慧解释,剧组特意设计了“父母来自不同民族支系”的剧情设定,让角色的服饰变化既能支撑成长弧光,又能自然呈现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质。


8.jpg

邰馨慧介绍剧中服饰


台江苗族服饰的脱颖而出,更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。“你看这身银饰,经镂、刻、锤、缠等古法打造,二十多斤的全套银饰戴在身上,走路时动物纹样都像活的一样。”邰馨慧指着剧中服饰介绍,刺绣部分更是融合了辫绣、绉绣等多种技法,“衮月亮绣的红色蝶鱼纹,象征着子孙繁盛,藏着我们苗族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”。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细节,让服饰成为了跨越语言的文化符号。


“选择黔东南服饰,更重要的是呼应‘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’的深意。”面对网络质疑,邰馨慧的回应直指创作核心,“作品想展现的不是单一地域的文化,而是整个贵州的民族风情与文化魅力。剧组希望把贵州山美、人美、服饰美等相融合一起呈现出来,让观众一把就能享受关于贵州的视觉盛宴。”


2025年3月,剧集在毕节化屋村开机后,邰馨慧母女的工作早已超越“非遗顾问”的范畴。作为服饰指导,她们要与造型师刘宁一起精准把控每一件绣品的技法呈现:“衮月亮前期穿传统服饰显坚守,中期着改良装映转变,后期以融合款展创新,服饰变化必须跟上人物成长。”在她们的指导下,斗角梅花、蝴蝶妈妈等经典苗绣纹样被精准还原,银冠与刺绣服饰的搭配形成强烈视觉冲击,黔东南的明快色彩、歪梳苗的沉稳色调与彝族的红黑黄经典搭配,既区分了支系特色,又与剧情氛围完美呼应。


为了让服饰贴合演员身形,定制修改成为常态。“毛晓彤体型偏瘦,而我们的传统服饰都是传承人量身定做的,很多款式需要现场调整尺寸,部分便装更是专门定制。”邰馨慧介绍,剧中衮月亮的多套盛装来自自家收藏,改良款则是与凯里绣坊联合设计,“既保留了蝶鱼纹、蝴蝶妈妈这些传统纹样,又融入了现代剪裁,让苗绣更符合当代审美”。在苗绣展示的关键场景,母女俩更是全程把关,确保辫绣的圆润、绉绣的浮雕感等技法特点精准呈现,让非遗之美经得起镜头的特写检验。


9.jpg

邰馨慧与主角衮月亮(毛晓彤饰)合照


除了担任非遗顾问的工作,母女二人还在剧组中担任了道具师,群演等多个角色。深夜与导演组研讨剧本,确保台词与服饰文化匹配;驱车遍访苗寨搜集老物件作为道具;甚至客串群演,连续一个月凌晨休息,早上到片场拍戏,下午处理非遗指导工作,晚上对接各组需求到深夜。邰馨慧笑着说,“累但特别开心,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。”


剧集播出后,母女俩每晚都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。第八集中,杨再美饰演的“杨姨”身着传统服饰,演唱苗族歌谣《花开满枝头》,质朴的歌声打动了无数观众。“妈妈看到自己出镜,赶紧让我录下来,她说能参与这部剧,圆了她一辈子的梦。”邰馨慧自己也在剧中留下了身影,衮月亮获奖时牵手转圈的人群中、刺绣工厂开业的场景里,都能看到她的笑容。“从幕后顾问到台前群演,只要能让家乡的技艺通过荧屏被更多人看见,所有辛苦都值得。”


《乌蒙深处》以服饰为纽带,串联起贵州各民族的文化精华,让“贵州文化”从零散的地域符号,凝聚成有机的文化整体,恰似一把钥匙,引导观众走进贵州的山水与人文,在黔东南的绣品里、黔西的山水中,感受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共通情怀,也让“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”的理念,在一针一线、一歌一舞中深入人心。



上一篇:龙场九驿纪行丨归化驿:历史风雨演绎交通蝶变

下一篇:不止抹茶全国第一!铜仁“生态三品”全链发力让绿水青山变金山

视频点播更多>